找到相关内容91篇,用时1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牙何所言 佛指何所指——与“香港传媒高层关注佛指莅港陕西参访团”座谈

    参加公众活动。朴老见到光老,两人紧握双手,互相凝视良久,此时千言万语、百般感慨,尽在不言中啊!尽管回到北京后朴老就再没有从病床上起来,他非常欢喜,他说:“佛牙何所言,佛指何所指?有了佛陀慈悲、智慧...2001年,就有法师提出要迎请,当时条件尚不具备,虽然困难重重,光老念念不忘此事。2002年佛指合利成功赴台湾地区瞻礼供奉后,全岛2300万人中有400多万人以无比虔诚之心朝拜、瞻仰佛指,在四众弟子中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088979.html
  • 铁炉寺的历史与现状

    成韵;楼阁莲池,争相辉映。迈步其中,步移景转,小中见大,芳草萋萋,红花遍炽。身临其境,不觉尘心顿歇,俗虑齐消。贯休和尚有诗曰:“虽然不是桃花洞,春至桃花亦满溪”的描写就是铁炉寺胜景的真实写照。多少...同治六年前就存在了。至于寺名的由来,据当地老人言:铁炉寺的地名是一直就有的。我仔细查看寺院周围的地势,见四面环山,西边低阔,中为腹地,形状酷似古人烧饭用的铁炉锅,因此断言:铁炉冲应是因地势得名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996507.html
  • 六妙门修法

    净门。”   由于行者已识真心本净法身之体,故只要保护此心,随时照,不染一尘,便是净门的无功之功了。正如普照禅师所云:   “见色闻声时伊么,着衣吃饭时伊么,屙屎送尿时伊么,对人接话时...9)上来各条,是明心性之真实相貌,与用功及常常保持之法。照一起,习气即消,此中迟捷多有不同,一为境,一为。此又有过程者十:一、境来而不觉;二、境来而再觉,惟起觉极费事;三、境来时起不难;四、境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242414.html
  • 修学六妙门原理

    垢法所染,故名为净。当知心者,即是净门。”    由于行者已识真心本净法身之体,故只要保护此心,随时照,不染一尘,便是净门的无功之功了。正如普照禅师所云:    “见色闻声时伊么,著衣吃饭时...不敢承当,不放心也。    (9)上来各条,是明心性之真实相貌,与用功及常常保持之法。照一起,习气即消,此中迟捷多有不同,一为境,一为。此又有过程者十:一、境来而不觉;二、境来而再觉,惟起觉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050398.html
  •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

    影响经国之大业。王国维说:“五代北宋之大词人……非无淫词,读之者其亲切动人,非无鄙词,其精力弥漫。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,非淫与鄙之病,而游词之病也。” (《人间词话》) 王国维亦不曾否认艳词淫词,...传入中国,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几乎同时流播华夏,与中国的儒、道本土文化自然结合、互为影响,尤其对中国的文学,绘画、雕刻、音乐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,当属大乘佛教,而居士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主体...

    东方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552208.html
  • 北朝禅风

    晋义熙四年(408)至长安,大弘禅法,“四方乐禅者并闻风而至,染学有深浅。得法有浓淡”。(《高僧传》卷二)长安一时成为国内传禅中心。贤徒众团与罗什门人不和,遭致流言,贤居留未久,被迫与门人慧观等...禅数之学,虽自汉末即与经教一起入华,禅定在社会上的广泛传行,则到了佛教大兴的东晋以后。东晋南北朝(317~589),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之久的南北分裂局面。北方较之南方,政局更不稳定,...

    明 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2855591.html
  • 藏传佛教觉囊派的特点

    藏传佛教觉囊派的特点  觉囊派承认“胜义”有,即承认有真常本性,这一点与宁玛、噶举、萨迦相同,宁玛、噶举承认是 真本性,无相寂灭非空非有,则既不可说空,也不可说有,非断非常,不断亦不常之意,更无有自空他空 的词语,派则认为胜义有,说得太实,可能就有问题。他们与格鲁应成派主张胜义、世俗皆是缘起性 空,"毕竟空”成为针锋相对之教敌。这是空有之争在藏传佛教中的继续。  宁玛、噶举,萨迦承认真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5061196.html
  • 护心亭初集之谁之能得识何所了何名所(中)

    有离境而生的识,这是“违理”的。  针对经师的攻击说他的“”的定义是建立在一个“似因”上,众贤解释说虽然他的观察不是完全的,他把这道理普遍化,则是建立在彼此都接受的事实和推理原则上,所以这是一个“...那么用这个来推理说有过去色的“”就说明有过去色的存在,有未来色的“”就说明有未来色,这样的推理是极成,所以是因明学里可以成立的推理。众贤进一步攻击经部说,你们所谓的“不存在”的法也可以是识生起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5066034.html
  • 弘一法师的悲欣人生

    …,正如弘一大师的法侣,高僧广洽法师所说:“虽亲近大师有年,其语默动静,无非示教,因不敢以文字赞一词也。”  “今宵别梦寒”,而弘一法师的一生尘缘,恰似疏林晚钟,在精神的时空中回荡、延伸,帮助我们...佛门的缘起,众说纷纭,无论在俗、出家,李叔同的“尘缘”实际上从未断过,且十分认真执着和彻底。他传奇般的一生充满诗意和神秘感,今天的人们,观照昔日弘一大师的尘缘萍踪,想必会多一份对人生的感悟和启示!  ...

    田玉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4270188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三):观六道众生的痛苦

    父丧母亡,匪劫伤死。莲花生大士云:“六道终是苦恼,如以为乐,是大错失,如在厕中求香气,殊迷昧也。”   (三)行苦。不苦不乐,时光迁流,命亦随减为行苦。不见其苦,为苦依,...低头,惟恐人见,备受诸苦,非止受枪时始苦也。虫类同是生命,勿以其小而忽之,故虽小如蛩蚁,亦知畏死,不应捉杀。畜生在平常,颇觉笨拙,被杀害时,泪眼跳叫,岂非痛苦?亦思夫尾所以摇摇者,非为乞怜乎?屠人佯若...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

    密宗法义精要|轮回|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1464629234.html